最新资讯 news

吃货拯救海洋——快来备一份“海鲜明鉴”,做明白的吃货

时间:2019-12-24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会

圣诞在即,元旦随后,节日为我们享用丰盛大餐提供了最好的理由。您也许不知道,冬天其实是扇贝、牡蛎、贻贝、鳕鱼、带鱼等海鲜最为肥美的季节。而冬天也不错过海鲜的吃货们,也可以为拯救地球出一份力呢!

作为一个环保机构,阿拉善SEE相信参与的力量。我们相信一亿棵梭梭树可以改变荒漠,也相信千千万吃货能改变世界。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很多民间组织纷纷开始了与“吃”有关的活动。很多朋友不由可能要问:一日三餐,我每天吃的也不多,这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多大影响?关于吃货改变世界这件事,阿拉善SEE基金会的海洋专题可真是上了心的。自2018年起我们资助的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的“海鲜明鉴”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天小编来和大家唠一唠,看看吃货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生态安全:吃光一种鱼一点也不难

生活在东部沿海区域的小伙伴一定对大黄鱼这种美味、肉多且刺少的海鲜不陌生。大黄鱼只分布在我国黄海南部至东海,在北方俗名大黄花鱼,是我国海域最重要的传统经济鱼类之一,还是曾经的“东海四大海产”之一。

我们来看这张图,1974年,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从10万吨激增到16.81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价格也跌至每斤五六分。为了消灭这些大黄鱼,国家甚至号召和鼓励大家购买“爱国鱼”。

来自:海鲜明鉴

来自:海鲜明鉴

然而,在丰收的背后是自50年代起对一个物种进行的灭绝性过度捕捞。自1974年以后,中国东海的大黄鱼渔获逐年下降,从70年代后期开始,各大渔场的渔汛逐渐消失,连提早性成熟的大黄鱼也被捕捞殆尽。至今,我们吃到的大黄鱼绝大部分来自养殖,即使极少数的所谓“野生”大黄鱼也多是增值放流或是从网箱逃逸的养殖个体。野生大黄鱼种群的重建迄今仍未成功。

 

大黄鱼 摄影:李玉强 来自海鲜明鉴大黄鱼 /摄影:李玉强/ 来自海鲜明鉴

同样濒危的黄唇鱼 / 摄影:李玉强 /来自:海鲜明鉴同样濒危的黄唇鱼 / 摄影:李玉强 /来自:海鲜明鉴


吃光一种鱼,事实上需要的时间比你想象中要短的多

食品安全:
离不开生态安全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

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生物多样性——食品——健康,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你知道吗?

根据联合国今年发布的报告,地球上800万个物种当中,有100万个物种是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对于海洋生物而言,除了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减少、气候变化等等原因,过度捕捞正是导致它们走向绝境的根本原因之一。

世界捕捞渔业的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就达到了上限,而要满足几十亿地球人对蛋白质的需求,水产养殖成为了最好选择。中国生产和消费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水产品,种类为全球第一。目前,我国消费的水产品有七成以上来自养殖,未来这个数字还会扩大。养殖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海鲜数量供应的压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吃上海鲜,但是,养殖带来的问题不应该被忽视。如规划、监管不当,水产养殖极有可能产生关键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抢占野生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伴随着对养殖海鲜水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了保障产量而滥用抗生素和农药会危害野生种群,以及污染饮用水源,并且最终危害消费者健康。


所以,吃光一种鱼,很可能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无放心的鱼可吃

渤海湾牡蛎养殖 /来自:海鲜明鉴渤海湾牡蛎养殖 /来自:海鲜明鉴

公众参与:你的每一次下单都很重要

如阿拉善SEE基金会海洋专题一直以来强调的,海洋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问题,是一个全球议题。所以,无鱼可吃是全球多个国家都在面临的危机。那是否有什么前车之鉴他山之石可以参考呢?

自90年代后,以北美鳕鱼资源的突然崩溃为代表的全球范围内的渔业资源枯竭现状日渐显现,引起了公众和环保组织对渔业问题的密切关注,由此拉开了欧美可持续海鲜运动的序幕。其中,蒙特雷湾水族馆的海鲜观察(Seafood Watch)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海鲜评价体系之一。以红黄绿三色对海鲜购买进行差异性建议,通过从改变终端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零售商的采购策略,最终对上游的生产加工环节施加可持续转型的压力。

全食超市可持续海鲜评级  /来自:EPR RETAIL NEWS全食超市可持续海鲜评级 /来自:EPR RETAIL NEWS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进行的“海鲜明鉴”项目,在形式上与借鉴和参考了海鲜观察的方法论和形式类似。通过对中国市场常见的水海产品的环保表现进行评价进行“推荐”、“慎选”和“避免”三项评价分类,海鲜明鉴为消费者的海鲜采购提供好理解、易操作的指南,让你的每一顿海鲜大餐都有食品安全的建议,让你的口腹之欲不会透支后代人的生态安全。

 

海鲜明鉴分级图 / 来自:海鲜明鉴

海鲜明鉴分级图 / 来自:海鲜明鉴

“明鉴”不易,国货自强

无论是蒙特雷湾水族馆还是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在为消费者提供负责任的水产指南之前,都需要严谨和以实证为本的调查研究。海鲜观察项目花了20年才完成了300多个评估报告,只覆盖了北美市场消费的几十大宗种类。中国的海鲜品类全球最多,要做出一份完整的指南难度只会更大。要研究中国的海鲜,除了现有的国际经验和评价体系之外,研究者更需要了解中国的产业实践和消费习惯。换句话说,这份指南不能进口,只能国货自强。

海鲜明鉴正是这样一样一份本土海鲜指南。让小编来从多个角度为你介绍一下海鲜明鉴究竟是怎样靠谱的一份指南。

  • 野生的海鲜:“明鉴”主要从资源的可持续性入手进行评价,包括这个物种的生存状况、现行的法律规章、监管和保护程度如何、捕捞的方式对渔场生境的影响程度等等。对于野生捕捞的海鲜,明鉴考察的重点是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渔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 养殖的海鲜:“明鉴”会重点从生态的角度来衡量,包括养殖对栖息地的影响、是否有养殖个体逃逸和渔药使用等是否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以及选用的饲料、苗种的使用等的可持续表现等。虽然明鉴并不直接评估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 立足本土:“明鉴”是一份不断更新的指南,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实际情况的考量也是它立足中国本土的特色之一。例如,为了鄱阳湖的生态健康,“明鉴”呼吁对小龙虾这一高风险入侵物种进行高强度的选择性捕捞;同时,即使目前国内蛏子的养殖情况各方面的表现良好,但因养殖过程中过度使用了一些化学药品,危害了我国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明鉴”依然将其定为“黄色,尚待改进”
  • 来自:海鲜明鉴来自:海鲜明鉴

双旦临近,阿拉善SEE基金会海洋专题呼吁各位海鲜爱好者提前打包一份“海鲜明鉴”,做明白的吃货,让家里人吃上放心的水产,让我们看见更美好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