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火到出圈,这部彭于晏和海龟的纪录片你看了吗?

时间:2019-12-13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会

跨越三大洲,总行程超过三万公里,追随海龟们的足迹,《海龟奇援》展示了海龟在中国、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区域的生存和保护现状。其中由阿拉善SEE基金会海洋专题和美国大卫与露西·帕卡德基金会共同资助的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作为中国海龟保育的典范高亮出镜,救助站的史海涛和李波老师还因为在海龟保护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了“海龟勇士”称号。

来自:野生救援

来自:野生救援

作为“海龟勇士”们的聚集地,海师大海龟救助站内的日常是什么样?为什么纪录片中,面对海龟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彭于晏会发出“不过在海南,希望尚存”的感叹呢?

 

来自:WildAid《海龟奇援》

来自:WildAid《海龟奇援》

 
从一次放手,学会去爱

海南,中国海域海龟活动的重要区域。由海南师范大学龟鳖研究中心建立的海龟救助站就位于这座热带校园内。而对于某些来自中国天南地北,远离海洋的内陆省份年轻人来说,从踏入海师大的一刻开始,大海带来的托付,注定将成为他们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 / 拍摄者:Yun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 / 拍摄者:Yun

鲍俊玉,是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大二的学生,每天下午只要一上完课,他便飞奔着赶向海龟救助站。而他的导师林柳,总会在海龟池边等他。原来,他们这半年来,每天都在给虚弱搁浅的绿海龟打续命营养针。他们给这只海龟取名可梦,因为重伤无力进食,已经瘦得皮包骨头;而严重缺乏脂肪,使得可梦甚至不能稳定维持体温和漂浮,需要在加温池内躺在浮板上勉强维持生命迹象。志愿者和老师们需要为此付出加倍的心力看护。

张婷,如今已经是一名绿海龟的繁殖生态研究者。2013年,海师大海龟救助站刚成立时组织了一场海龟放生活动,张婷也参加了。看着海龟从沙滩上缓缓爬向大海,心中的不舍逐渐变成激动——这是海龟们的归乡之路。出于对海龟的好奇,张婷成为了海师大海龟救助站的一名志愿者。海龟救助的经验,就靠老师和志愿者们从日常监护到研究,通过研发海龟“营养餐”,喂食,打针,吊水......一点点积累,志愿者们也一步步成了掌握海龟护理十八般技能的多面手。

 

极度消瘦的海绿龟“可梦” / 拍摄者:Yun极度消瘦的海绿龟“可梦” / 拍摄者:Yun

某天夜里十一点多,张婷收到老师的来电:救助站紧急接收了两只“病危”海龟!几位志愿者连夜赶到救助站,对两只病危海龟开始救援。成年海龟力气很大,除了嘴巴咬合力惊人,挣扎时还有“拍脸神功”,鳍上的锋利爪子也可能把志愿者抓伤。但这两只海龟奄奄一息竟毫无反抗之意,让张婷震惊。海龟救助过程中,有“24小时”原则,就是说在海龟濒临死亡时,如果坚持24小时不离不弃的照料,没准海龟可以挺过来,转危为安。那天晚上,张婷和其他两位志愿者决定留下为海龟们守夜,没想到这一守,就是六年。

星星之火,绘具“龟”途

这六年里,张婷和海龟救助站一同成长。早先海龟救助站只有十多位志愿者,很多救助方法都靠摸索。就说日常最普通的喂食吧,志愿者们最早给海龟喂的是粉末状龟饲料做成的面团球,但生病的海龟往往吃的慢,这种饲料散得很快,不仅会污染海水,而且食谱单一,不符合海龟的饮食习惯,也不利于海龟的康复。

 

等饭的玳瑁 / 拍摄者:Yun等饭的玳瑁 / 拍摄者:Yun

大部分海龟是杂食动物,在海里的时候既吃海草、海带,也吃鱿鱼、水母(当然不排除一些特别挑食的海龟,例如棱皮龟,只吃水母)。通过文献研究,志愿者们开发了一种特制“营养餐”——将需要的饲料和新鲜蔬菜、肉类加上琼脂一起下锅熬制,然后冷却,待成块后切成合适的大小,用夹子一块一块地慢慢喂食。海龟救助、护理的经验在志愿者中口耳相传,为每一只来到救助站的海龟们,绘具一条回家的路。

放眼海洋的新生代力量

在海龟救助的过程中,张婷发现这些海龟有的被船只撞伤,有的误吞了海洋垃圾,此外非法捕捞和非法贸易等人类活动也对海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再精心地救护,都无法百分之百保证每只受伤的海龟能够康复。在全站精心照料大半年后,可梦仍然永远离开了。与死神的赛跑与生离死别,让师生们敬佩生命的顽强,也更感海龟生存的艰难。

而可怕的是海龟产卵的栖息地仍不断被开发破坏,即便是成功孵化的小海龟,在自然界中也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能够顺利长大成年。

救助一只海龟是远远不够的,人类活动对海龟造成的威胁实在太多。非法猎杀,盗取龟蛋、船只撞击,塑料污染,筑巢地点减少……每只海龟都需要二、三十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成年后还需要迁移数千千米才能回到出生地产卵。面对如此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如何科学地保护海龟,把中国海龟们面临的海洋保护问题通过科研手段反馈出去,这成了张婷进一步迈入海龟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后,想要实现的心愿。大学毕业后,张婷成为了海龟保护的专业研究与保护者。

 

与潜水员同游的海绿龟 / 拍摄者:钟峪与潜水员同游的海绿龟 / 拍摄者:钟峪

海龟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不过在海南,因为有着这一方海龟救助站,因为“海龟勇士”和他们的继任者们,让海龟希望尚存。

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是主要由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师生组成的海龟保育组织,救助站的海龟来自非法贸易没收以及岛上民众捡获。阿拉善SEE海洋保护专题自2018年开始对救助站进行资助,共同开展““拯救中国海龟-海南省海龟救助与保护项目”;并翻译、推出《海龟保护指南》,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海龟、了解海龟救助。

如今,海龟救助站已经有十多位指导老师,覆盖海龟保护研究与实践的方方面面;核心志愿者也有四十多位,保证海龟救助的日常工作有序进行。此外,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活动、《海龟保护手册》等知识产出也相继跟上,进一步扩大了海龟保护的公众意识和救助常识普及。阿拉善SEE基金会的资金,主要用于常规科研之外,加速从理论研究到保护行动的转化进程,例如建立海龟保护合作网络,打击海龟非法贸易,升级海龟们救助待遇,补充救助站内新型药品,面向社会扩招志愿者,以及丰富救助站师生面向公众的教育传播活动等。从救助一只海龟,到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海龟的行列。